“现在办事效率慢慢的升高、服务慢慢的变好了,一天半的时间就拿到了许可证。”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办理窗口,申请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魏先生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临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以小切口为突破,推动应用场景多领域覆盖,逐步提升信用信息应用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以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在‘信用中国’平台查询显示,该公司为守信激励对象,可优先办理相关业务,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业务办结时限从正常办理的9个工作日提速至2个工作日。”临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依托“信用+登记许可”信用监督管理模式,将守信激励对象、“A级纳税人”列为信用良好经营主体,提供在正常审批时限内优先办理、绿色通道等加速审批服务,实际做到将信用信息融入市场监管服务,让更多诚信经营的经营主体享受“信用红利”。
“现阶段,我们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协同监管平台,将42个政府行政执法机关纳入其中,构建联动监管‘一张网’。截至目前,临河区各部门各领域建立信用分级分类检查对象子库469个,开展‘信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417批次,检查对象2144户。”临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尚永亮说。
临河区市场监管局聚焦信用服务效能提升,大力宣传推广“信用+个体蒙信贷”应用场景,以信用赋能的方式实施贷款扶持,为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为经营主体解决燃眉之急。
“据介绍根据信用评分,享受不同的贷款服务,我就试着申请了‘个体蒙信贷’,没想到真的成功了,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刘笙养殖场的负责人刘先生是“信用+”应用场景的受益者之一。截至目前,临河区通过“信用+个体蒙信贷”应用场景共受理核准42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370.49万元,有效解决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
为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临河区推行“两书同送”工作机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通过“线下+线上”双通道修复模式,明确信用修复办理条件和流程,为失信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权责清晰的信用修复模式,助力企业重塑信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