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碳交易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碳交易市场参与主体持续不断的增加,碳金融覆盖面持续不断的增加。除直接参与交易的控排企业及机构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始增加围绕碳交易的支持服务。碳交易参与主体的丰富及金融服务手段的繁荣,促进了碳金融概念的扩容。发展至今,碳金融泛指服务于限制碳排放的所有金融活动,既包括碳狭义碳金融,也包括在碳市场之外为减碳控排行为提供融资和支持服务的所有金融活动(即广义的碳金融)。
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依旧是处于碳金融市场建设的初期阶段,但我国政府一直鼓励并大力推动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并先后经历了CDM阶段和碳配额阶段。2002-2010年我国通过CDM项目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自2006年后就成为了世界上CDM项目第一大国,在2010年正式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一个从起步到试点并最终逐步完善的分阶段碳市场建设规划。2011年,我国放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以此开始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探索,到2021年,我国已正式成立了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碳金融市场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关于碳配额交易市场,自碳市场开市之日起到2021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成交额突破76亿元,发展同样十分迅速。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国正积极地推进碳金融市场的建设并加以规范,全力探索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策层面,2021年10月,《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文件中提出,为实现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GDP比2005年至少下降65%的目标,也为继续践行《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约定,我国将规范碳排放计量核算体系,完善绿色电价制度,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贷款、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逐步推动碳排放权、用能权和电力交易市场化,加强试点配套设施建设,带领企业主动承担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2022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碳金融理财产品》(JR/T0244-2022)等四项金融行业标准。《碳金融理财产品》标准在碳金融理财产品分类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碳金融理财产品实施要求,有利于引导机构开发、实施碳金融理财产品,有序发展各种碳金融理财产品,有利于促进各界加深对碳金融的认识,帮助机构识别、运用和管理碳金融理财产品,引导金融资源进入绿色领域,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拥有巨大发展空间的碳金融市场,同时我国目前依然处于发展国家阶段,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减排市场供应商之一,从2021年开始,我国每年的碳交易量均达到2亿吨以上。但由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较晚,目前交易的类型主要是基于工程交易开展的,现阶段,中国的碳金融交易活动主要是指依赖CDM项目的金融活动,然而,随着更多公司参与碳减排活动,中国的碳金融市场能开发出更多的碳金融理财产品,探索出更多商机。
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碳金融市场投资规划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碳金融的相关概念及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然后具体阐述了中国碳金融工具、区域市场的发展,并对商业银行碳金融的发展做出细致的透析;随后,报告重点介绍了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布局进展;最后,报告对中国碳金融的发展的新趋势及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大多数来源于于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产业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市场调研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碳金融市场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碳金融相关产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