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根”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来表示金融市场上资金供应的状况,是市场上货币周转流通的情况。
这个术语源自中国过去的银本位制,当时市场交易大多使用银两。在废两改元前,中国的金融制度是银本位制,市场交易多用银两,故习惯上把货币资金的供应称作“银根”。
在现代,虽然已不会再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银根”这一概念通常用于描述银行体系中货币供应的紧张程度,也就是银行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的充裕情况。简而言之,它反映了银行系统的资金宽松或紧张状态。
银根有紧松之分,判断依据是资金供需状况。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减少信贷供给,提高利率,消除因需求过旺而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所采取的货币政策,称为紧缩银根。
反之,为阻止经济衰退,通过增加信贷供给,降低利率,促使投资增加,带动经济稳步的增长而采取的货币政策,称为放松银根。
银根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并且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它是信用货币存在的源头。
银根指央行的再贴现率。一般在货币供给过多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就会提高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间接提高利率由此来控制货币量,抑制通胀。
1)影响宏观经济:紧缩银根,严格信贷,对固定资产大规模过度增长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起到控制,也能够对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起到制止作用。
2)影响股市的资金供应: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锁定的基础货币,进而达到紧缩银根的目的。在短期内资金面上将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3)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银根紧缩政策的实施,投资的人能看出当前偏紧的货币政策,影响证券机构的操作和投资的人对市场的信心,一些投资者可能减少投资甚至撤回投资。
4)对银行等上市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央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率,对银行的信贷扩张计划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迫使银行收缩信贷,控制风险。
银根的松紧对经济有重要影响,宽松的银根可能会刺激经济稳步的增长,但也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紧缩的银根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但可能会抑制经济稳步的增长。因此,适时适量调整银根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银根”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金融术语,它在现代经济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指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也用于描述和比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